吕梁学院2022年教师晋升高级职务评审
学术答辩工作通知
院人函[2023]1号
根据山西省教育厅、山西省人社厅文件精神,现将2022年我校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术答辩有关事项安排如下:
一、参加答辩人员范围
吕梁学院审核通过且公示无异议的晋升高级职称评审教师,须参加我校统一组织的学术答辩,答辩成绩当年有效。
二、时间和地点安排
2023年1月13日上午8点开始、下午2:30开始,思政组在吕梁学院综合教学楼B座104教室答辩,理科组在吕梁学院综合教学楼B座105教室答辩,工科组在吕梁学院综合教学楼B座107教室答辩,人文社科组在吕梁学院综合教学楼B座109教室答辩。参加答辩的教师须2023年1月13日上午7:40到达答辩地点拷贝答辩材料ppt,文件以学校+姓名命名。
三、参加答辩须提供的材料
按照山西省职称文件要求执行。
四、答辩时间
答辩时间为15~20分钟。5分钟简要介绍本人近5年学术研究情况,包括本人学术研究进展情况及研究成果在本学科所处的位置,解决了哪些理论实践课题,对本专业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情况;本人答辩论文的主要学术观点及学术创新点、教学研究(教学改革)成果。答辩者从评委拟定的3道答辩题中选择2道题回答,中间时间回答提问,后5~10分钟评委点评、辩论。
五、答辩形式
1、实行答辩论文评判及专业答辩命题匿名制、现场答辩公开进行的办法。允许参加答辩人员及其他人员旁听。答辩者回答问题结束后,评委当场进行点评。
2、答辩以问答为主,可多次随机提问,通过答辩考察了解答辩论文的真伪、学术水平的高低,衡量答辩者的教学科研成果在所从事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位置和作用。对学术上有争议的观点,答辩人和答辩评委可将各自的意见写成书面材料,呈交高评会裁定。
3、为了维护答辩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,欢迎答辩人员对答辩工作进行监督,如发现弄虚作假、营私舞弊者,可向人事处举报。
4、答辩过程全程录像,允许同组参评人员旁听。
六、评分标准
答辩成绩实行百分制,论文、科研学术水平评价占总成绩的40%,答辩成绩占60%。答辩总成绩分为三档:优(85分以上)、合格(60-84分)、差(60分以下,不含60分)。答辩实行末尾淘汰。评委根据答辩人的水平赋分后,按优秀、合格、差(不合格)3:6:1的比例进行排队、确定名次。按得分高低,优秀比例不得突破30%,淘汰率不得低于10%。采取末尾淘汰制。
七、答辩结果使用
答辩结果提交高评委会议,作为评审的主要依据之一。
1、凡答辩没有通过的,不能参加申报评审。答辩成绩刚达到合格线,且学术水平、工作业绩较差者,在专业评审时,一般不向高评委会议推荐。
2、破格晋升的答辩成绩必须为优秀。
八、答辩人员注意事项
1、凡参加答辩的人员,答辩时采用PPT形式,但不得携带任何讲稿、提纲和其他无关材料进入答辩现场。
2、答辩开始,答辩人首先作自我介绍:本人姓名、所在单位及系(部),本人从事的专业及研究方向,所授课程名称和申报职务。申报外语专业者原则上用外语答辩。
3、按时到达指定答辩地点候答,不到者按弃权处理。进入答辩会场人员要及时关闭手机。
4、等候答辩或旁听时,不得在会场随意走动、交头接耳、对答辩人评头论足、发出任何声响,以免影响答辩人现场发挥。
5、凡有违反上述纪律者,经劝阻无效,取消其答辩资格。
九、答辩顺序
吕梁学院教师高级职称参评人员答辩顺序名单
序号 | 部门 | 姓名 | 申报职称及类型 | 申报专业 | 分组情况 |
1 | 思政系(部) | 张婧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马克思主义理论 | 思政/辅导员组 |
2 | 思政系(部) | 李鸿凯 | 副教授 专职辅导员 | 马克思主义理论 | 思政/辅导员组 |
3 | 教育系 | 张玉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教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4 | 教育系 | 高丽芳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教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5 | 历史文化系 | 王娟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中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6 | 外语系 | 张小瑞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外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7 | 外语系 | 郭焕平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外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8 | 艺术系 | 赵晓燕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艺术学 | 人文社科组 |
9 | 体育系 | 刘瑞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体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0 | 体育系 | 刘尚武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体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1 | 离石师范 | 安小利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中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2 | 离石师范 | 赵彩燕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中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3 | 离石师范 | 李艳君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教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4 | 离石师范 | 张洁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法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5 | 离石师范 | 车丽珠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艺术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6 | 离石师范 | 武金兰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中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7 | 离石师范 | 侯建强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历史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8 | 离石师范 | 田志华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外国语言文学 | 人文社科组 |
1 | 化学化工系 | 张改清 | 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化学 | 理科组 |
2 | 生命科学系 | 王改芳 | 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生物学 | 理科组 |
3 | 生命科学系 | 张巧仙 | 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生物学 | 理科组 |
4 | 汾阳师范 | 武五爱 | 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化学 | 理科组 |
5 | 物理系 | 张丽丽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物理学 | 理科组 |
6 | 化学化工系 | 高淑娟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化学 | 理科组 |
7 | 数学系 | 王艳永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数学 | 理科组 |
8 | 生命科学系 | 闫艳华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生物学 | 理科组 |
9 | 生命科学系 | 杨阳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生物学 | 理科组 |
10 | 建筑系 | 李杰锋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生物学 | 理科组 |
11 | 生命科学系 | 薛瑞婷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畜牧学 | 理科组 |
12 | 离石师范 | 杜小英 | 副教授 教学为主型 | 数学 | 理科组 |
1 | 化学化工系 | 高文强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化学工程与技术 | 工科组 |
2 | 化学化工系 | 刘奋照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材料科学与工程 | 工科组 |
3 | 化学化工系 | 闫玉兵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化学工程与技术 | 工科组 |
4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| 张凯斐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 工科组 |
5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| 南亚会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| 工科组 |
6 | 物理系 | 杨彦伟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仪器科学与技术 | 工科组 |
7 | 矿业工程系 | 王向玲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机械工程 | 工科组 |
8 | 矿业工程系 | 赵志云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矿业工程 | 工科组 |
9 | 矿业工程系 | 刘丽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矿业工程 | 工科组 |
10 | 矿业工程系 | 郎君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矿业工程 | 工科组 |
11 | 生命科学系 | 高晓丽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工科组 |
12 | 生命科学系 | 郭芳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工科组 |
13 | 生命科学系 | 李栋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工科组 |
14 | 生命科学系 | 王瑞 | 副教授 教学科研型 | 食品科学与工程 | 工科组 |